思政领航 赓续荣光‖原创话剧《别无选择》火爆连演

发布者:苏楚潇发布时间:2025-09-26浏览次数:16

9月21至25日,学校五幕原创话剧《别无选择》在浮烟山校区连续五天上演,将学校建校70余年师生、医护、校友的真实事迹化作一场舞台上的“思政大课”华东六省一市高校档案工作与会专家、校友、2025级全体新生、新进职工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逾4000人到场观看

《别无选择》自2024年元旦作为更名大学献礼剧目首演以来,从潍坊到济南,从大学校园到卫健系统,已累计演出14场,1.2万余名观众现场观看,场场爆满、好评如潮。话剧中一家三代医务工作者在唐山地震、长江抗洪、汶川地震、抗击非典、支援西藏、抗击新冠和援非医疗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些角色以不同的生命姿态,共同谱写了一个充满家国情怀的奋进故事、一曲关于奉献与传承的医者赞歌,让观众在共情中真切感知医者的神圣与温度。

学校卫生管理系2002级校友、昌乐齐城中医院李正伟:早在学校更名时,就听说母校编导了一部原创话剧,终于有幸回到母校现场观看。看完后真的心潮澎湃,感触很深。剧中人物把白衣天使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职业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医务工作者心里暖暖的。我为母校编导出如此感人至深的话剧点赞,也为自己是山二医毕业生感到自豪。

华东六省一市高校档案工作研讨会参会嘉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档案馆馆长王继武:看完话剧,我的体会是挖得真、构思妙、演得活、启迪深,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灵魂!一个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片子,就像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朵云触摸着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

华东六省一市高校档案工作研讨会参会嘉宾、济南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郑冉冉:话剧《别无选择》以真实校园故事为蓝本,白袍与灯光交织,誓言与泪水共鸣,三代潍医人的故事厚重而温暖,深刻诠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仰与“乐道济世”的校训。作为高校档案工作者,我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段鲜活思政档案的生动呈现,那些动人选择与真挚情感,恰是“留得下、传得开、用得好”的育人资源,让校史记忆化作永恒的温暖力量。

潍坊市高新区东明幼儿园园长史云:《别无选择》记录了一群年轻人的浴火成钢,刻画了从迷茫的选择到坚定医路成长的蜕变历程,是理想沉淀为责任后的那份不容置疑的笃定。在生命面前,唯有救死扶伤成为本能。别无选择是热血宣言,收获的不只是剧情,更是每一位医护人员未来要走的医路。愿每位医护人员不忘这份别无选择的初心,牢记救死扶伤的使命!

潍坊学院传媒学院教师李晗:整场演出通过对几位主人公命运的刻画,展现了诸多医者微小生活中的点滴和工作中的种种困惑,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让观众在整个剧场的体验过程中沉浸在不断沉思之下。整场演出不仅仅是在演绎医生从业者的日常,更是通过细致的故事描绘出了大国工匠们勇于自我牺牲和甘于奉献的传承精神。

新进教职工、心理学院教师李玉刚:《别无选择》不仅是一部生动展现医务工作者精神传承的舞台作品,更是一则关于职业精神内化的深刻寓言。剧中的医务工作者在面临各种困难时,依然坚守医者仁心。即使面临个人风险甚至公众误解,他们仍将患者安危与国家需要置于首位。正是这种逆境中的坚守,让他们的选择显得更加伟大。

新进教职工、医学检验学院教师刘京龙:看完话剧《别无选择》,内心许久不能平复,剧中的角色以不同的姿态,完美呈现了医务工作者的奉献与传承。这部剧让我明白:医生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可当他们穿上白大褂后,当使命召唤时,他们别无选择,医者道路充满艰辛,但他们却永远炽热。

临床医学院2024级王光智:去年入学时观看了《别无选择》,深受感动之余,也下定决心成为一名临床医生。经过努力学习,今年终于成功转入临床专业,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今年我参加了话剧的道具服务工作,还认识了亲切的“王奶奶”。感谢《别无选择》改变了我的人生之路,我将以优秀校友为榜样,做光荣山二医人!

为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要求,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专业教育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将医学人文与美育浸润相贯通,打造了文化育人品牌——原创话剧《别无选择》。该剧不仅在校内持续热演,更逐步走出校门、走出潍坊,以一部原创话剧的“小切口”,生动诠释医学人文的“大主题”,深刻展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担当、“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和“国家召唤,使命必达”的家国情怀,为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医学人文关怀注入新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