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用自己的努力,把一个个生命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时候,妈妈,我忽然发现,自己明白了什么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什么是家国情怀,人民至上,什么是‘国家召唤,使命必达’……我们——别无选择!”
剧中黄南星的这句台词,道出了医务人员心底最深处的情怀与信念。教师节来临之际,应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之邀,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五幕原创医学人文话剧《别无选择》济南站演出在医院综合楼礼堂深情启幕。山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党委书记吴长远,第九六〇医院院长黄楚恒,学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田玉胜,与第九六〇医院教职员工及家属、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济南校友以及来自海陆空军事医学院校、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13所院校的大学生近千人共同观看演出。
应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的邀请,在今年中国医师节庆祝会上,《别无选择》话剧组带来震撼人心的演出。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潍坊市中医院党委书记王冰,党委副书记、院长嵇克刚,院级领导同志,年度荣誉退休专家,各科、室、中心、部主任、护士长,医师代表500余人共同欣赏演出。
这是该剧作为继昌邑校外巡演后迎来的又一重要场次,亦是面向医疗系统的专场献礼,以更具穿透力的情感共鸣,深刻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话剧走进医院,不仅是《别无选择》巡演的重要一站,更成为连接高校与医院、传递医学人文精神的新桥梁。它取材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建校74年以来诸多师生校友事迹,通过黄南星视角,将镜头拉回到唐山地震、长江洪水、汶川地震、抗击非典、支援西藏和抗击新冠等生死攸关时刻下,医务工作者奋不顾身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张子苓以一生践行医者仁心,黄南星则如破土而生的新芽,在家人的感召下接过使命的接力棒,黄志鹏三次踏上雪域高原,最终将生命定格在援藏路上……这些角色以不同的生命姿态,共同谱写了一曲关于奉献与传承的医者赞歌,让观众在共情中触摸到医者的神圣与温度。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精彩纷呈,掌声与哽咽声交织,演出结束后,仍有观众围着舞台交流感受,久久不愿离开。
“这不是话剧,这就是我们的日常!”演出结束后,一位红着眼睛的中年医生跟剧组人员分享感受,“剧中急救场景的紧张感、面对患者误解的委屈感,还有家人不理解的愧疚感,每一点都戳中了我们的内心。尤其是看到黄南星从抵触学医到坚定从医的转变,就像看到身边年轻医生的成长,特别有代入感。”
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于书娟说:“故事特别抓人,演员表演特别到位!我好久没有因为一部剧感动得这样泪流满面了,真是触动了我的内心。”
九六〇医院2025级规培生孙明浩说:“这部剧没有简单歌颂医者的伟大,而是诚实地展现了这种伟大背后的代价与挣扎,正是这种复杂性,让医者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敬。更是激发我们对医者使命的深刻领悟——在无数个‘舍小家’的抉择中,恰恰蕴含着对生命最深的敬畏与热爱。”
九六〇医院2025级规培生黄建新说:“作为道具组的一员,从舞台、灯光、布置、站位、演员的神态细节,我看到导演、剧组人员在台上台下都亲力亲为,这深深触动了我。剧中人物的精彩表现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医者的付出与坚守,也让医护人员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关怀。”
学校2000级校友、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高一凯说:“看《别无选择》,是观赏,是读,是回忆,也是触动心弦心潮澎湃!母校老师精心创作的作品,就像是给了我们再一次谆谆教诲: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路很长很长,是一条充满理想和现实碰撞,艰辛和坚守博弈,从多元初衷到生命至上守护的自我蜕变之路,多年过去,老师和我都已是白发难掩,《别无选择》我们一起含泪读完!”
千佛山医院第一党总支书记、学校1994级校友王林平说:“剧中看到了很多优秀校友的影子,这些以前在校报上、在校史馆看到的事迹,生动地展现在舞台上,更加鲜活而有力量。母校是充满正能量的沃土,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深深为母校骄傲,相信山二医会蒸蒸日上,不断创造辉煌。”
济南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当代教育家》执行主编董慧慧这样评价:“《别无选择》是一个关于‘成长、理解与追随’的故事。小南星几次对妈妈的‘拷问’都让人落泪,大难来临时医生的义无反顾也让人泪目。这部剧从剧情、台词到演员,都真实、自然,所以格外感人。不只医务工作者,我们每个被命运推到某些位置的人,因为天性善良、有良知、责任心强和被大爱召唤,而从不情愿到‘干一行爱一行’的人,都会有共鸣。这无疑是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佳作。”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刘仲国说:“我看到的不仅是一场精彩的演出,更是一份关于教育本质的动人答案——它不在抽象的理论推演里,而是在充满张力的人生舞台上,它不是自上而下的枯燥说教,而是一场源自心底、饱含热泪又激荡人心的生命对话。这部剧作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为高校思政教育如何‘入脑入心’点亮了一盏灯,不仅照亮了大学生的成长之路,也照见了思政教育更为多元的未来。”
“剧中这一幕幕充满了大爱,张子苓爱黄志鹏,黄志鹏爱藏民健康,张子苓爱黄南星,黄南星爱母亲,李辉爱黄南星,黄南星爱人民、爱大众……这是无悔的爱!他们一家是全国千千万万医者的代表!我看完时,无限感慨,这是医学生、医生真实生活和思想的演绎!我也是一名医者!当灾难来临时,医生不能退缩,因为我们肩负一种使命——治病救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学校2002级校友李密密说道。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肿瘤二科副主任医师闫朝光不禁感叹道:“很多医者对子女未来选择医学道路抱有疑虑。这种困惑与动摇,我也曾经历过,但为什么我们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就像剧中诠释的,当看到患者康复的笑脸,听到群众朴实的感激,那一刻才能深深地体会到医者的价值与意义,这种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没有任何一种职业可以相提并论的。”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徐有国分享道(节选部分):
寂静夜里思故乡,生死线上念爹娘。
千里思念一线牵,一声妈妈泪两行。
远隔千里母担忧,若有闪失悔断肠。
儿女是娘心头肉,唯愿平安归家乡。
只为悬壶济苍生,热血铸成十字章。
丹心继志承父愿,铮铮誓言满胸膛。
不畏生死战瘟神,白衣披甲谱华章。
既择医路终不悔,救死扶伤是信仰。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骨伤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李静说:“最让我动容的是剧中对‘医者平凡’的刻画。它没有把我们塑造成无所不能的英雄,而是展现了我们作为子女、父母、伴侣的亏欠:张子苓错过女儿的成长,黄南星在抗疫时牵挂家人,这些场景像一面镜子,照见我自己的遗憾——女儿小初高12年未陪伴过旅行,老父亲手术时我在外地学习......那些没能兑现的陪伴,是心底柔软的愧疚。但从医26年里,也正是家人一句‘你放心去忙,家里有我’,让我能毫无牵挂地奔赴岗位。这部剧懂我们的‘舍’,也懂我们‘舍’背后的牵挂,这份理解,比任何赞美都更暖人心。”
为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要求,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专业教育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将医学人文与美育浸润相贯通,打造了这部文化育人品牌《别无选择》。截至目前累计演出九场、各界观众8500余人现场观看,场场爆满、好评如潮。从校园内的连演、面向卫健系统巡演、到走出潍坊,以原创话剧“小切口”做好医学人文“大文章”,为高校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实践样本。随着这部剧的持续传播,相信会有更多人读懂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量,为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凝聚更多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