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我校校友、眼科学89级硕士研究生、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主刀的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例领扣型人工角膜临床试验手术,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成功实施。术后一周患者效果恢复理想,已达到脱盲标准。
此次接受手术的两位患者,分别为潍坊高密的70岁女性患者和安徽淮南的29岁男性患者。史伟云教授为两名角膜盲患者进行了免费的领扣型人工角膜植入手术,两名患者在术后第二天视力开始有显著的提高,目前均已达到脱盲的目标,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我国是全球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角膜病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角膜盲患者400万人,感染性角膜病患者以10万人的速度在递增。
史伟云教授表示,目前,使角膜盲患者恢复视力的主要办法是角膜移植,但我国每年人体角膜器官捐献移植数量不足5000例,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角膜盲几乎成为了“绝症”。
人工角膜是指用人工合成的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屈光装置,用以替代病变后阻碍眼球光学通路的浑浊角膜,使患者取得一定视力。领扣型人工角膜是一种人体角膜和人工角膜的复合体,适应于角膜移植失败、角膜缘功能衰竭、角膜严重血管化等重度角膜盲患者。
领扣型人工角膜根据我国患者角膜及眼表结构特点自主研发生产,可根据患者不同的眼轴长度选择不同的光焦度。史伟云教授介绍,领扣型人工角膜表面光洁度、光学偏心、光谱透过率、分辨率等的物理化学及光学指标均优于国外的人工角膜。领扣型人工角膜是所有人工角膜中疗效最好、患者付出成本最低、手术最简单的一款人工角膜。
领扣型人工角膜有望为重度角膜盲患者提供复明的新希望。史伟云教授说,本次临床试验后,全国包括山东省眼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在内的六家中心还将陆续进行临床试验。在取得预期试验成果的基础上,领扣型人工角膜将有望上市供应。